风雨里有诗,脚下有远方——太行登山记
八月的太行午后,日头正烈,阳光像熔化的金箔,铺在青褐色的山岩上,连风都裹着热气。石阶蜿蜒向上,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锁链,而我知道,今天要带着两个“小尾巴”,把这条锁链从头走到尾。
女儿走在前面,马尾辫随着脚步一甩一甩,偶尔回头喊:“妈妈,跟上呀!”我应着声,目光却锁在身侧——两岁半的儿子攥着我的食指,软糯糯小手满是汗,像块温热的软糖。
坡缓处,儿子挣开我的手要自己走。他踮着脚尖,一步一挪,小凉鞋踏在石阶上发出“哒哒”的轻响,走几步就停下来蹦蹦跳跳,举到我眼前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小石头。”我放慢脚步跟着,看他歪着头研究地上的蚂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他毛茸茸的头顶,心里软得发暖,可后背的汗已经把衣角浸出了湿痕。
一转过山角,坡度骤然变陡。石阶窄得只能容下半只脚,我就一只手抱起儿子。小家伙缩在我怀里,小手紧紧揪住我的衣领。我深吸一口气,左手牢牢攥住栏杆,右手托着儿子的小屁股,把他稳稳抱在身前。每向上迈一步,膝盖都像压了块石头,怀里的重量顺着胳膊往下沉,腰也渐渐发僵,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迷了眼也腾不出手擦,只能使劲眨眨眼,让汗水顺着脸颊滑进衣领。
女儿在前面跑了一段,发现我们没跟上,又折回来等。她看着我额头上的汗,伸手递来一张纸巾:“妈妈,你歇会儿吧,我帮你抱会弟弟。”我接过纸巾擦了擦脸,笑着摇头:“没事,你先慢慢走。”其实我的腿早酸得发麻,可看着女儿懂事的眼神,再低头见儿子虽然也又累又热却不哭不闹,我调整呼吸,又咬咬牙继续往上。
走到一处观景台时,我终于能放下儿子歇口气。他趴在栏杆上,指着远处的云海咿呀学语,女儿则在一旁给我们递水。我揉了揉发酸的胳膊,看着眼前两个小小的身影,忽然觉得,为人母的坚韧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是坡陡时咬牙扛起的重量,是汗流浃背时依然温柔的回应,是明明自己也累得想停下,却因为身后的孩子,总能多撑一步。
太行的夏午很长,山路也很远,但当夕阳开始西斜,我们终于爬到山顶时,看着女儿欢呼着奔向风景,儿子在我怀里指着晚霞笑,忽然明白:那些抱着孩子爬过的陡坡、忍过的疲惫,都不是负担,而是藏在时光里的勋章——它印证着一个母亲可以为了孩子,把自己活成一座小小的山,不巍峨,却足够坚实,能稳稳托着孩子,走过每一段难走的路。
原来女人的坚韧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是背着孩子爬过陡峭的山路,是忍着疲惫依然温柔的笑,是把生活的重量扛在肩上,却依然能为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太行的山很高,路很长,但当我牵着两个孩子站在山顶,看着漫山的风景,忽然明白:那些走过的艰难,都会变成生命里最坚实的铠甲,而母爱,就是铠甲下最柔软也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