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审计署揭示了13省份中存在的重大养老金挪用和骗取问题,总金额高达四百亿元。这一消息发布于审计署官方网站上,并引发广泛关注。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署详细检查了25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状况,涉及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额达到4.14万亿元。该审计发现管理不当导致的问题金额达601.61亿元。

漏保脱保问题

重点人群中共有297.43万人出现漏保、脱保现象。其中难以忽视的是,23个省份中的困难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有47.7万人没有参与应保的养老保险。21个省份有249.73万失地农民未获得应得的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政策执行问题影响基金
审计还发现22个省份未能清理不符合全国统筹要求的“小政策”,这导致基金支出责任增加了187.53亿元。在9个省份自行保留了“取暖费”等项目,结果在2022年到2024年间额外支出了167.23亿元。还有20个省份违反全国统筹缴纳保费的条件,对统筹前条件不符的26.36万人,在统筹后增加的待遇支出全部由基金支付,比原规定的比例多支出20.3亿元。
资金挤占、挪用及骗取问题
被挪用或骗取的金额高达414.08亿元,其中13个省份将406.26亿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用作其他领域的支出,比如“三保”支出和政府债务偿还。还有16个省份内的90家中介从2009年至2024年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以及仲裁书等方式协助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违规参保,这导致了基金损失。如哈尔滨市阿城区某中介自2019年以来,通过贿赂和造假手段违规帮助271人办理参保事宜,形成基金支出损失1.15亿元。
这些问题的披露不仅揭示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漏洞,也呼唤更严格的政策执行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养老金的安全和公正分配。
总结与建议
全面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审计,清理不合规政策,改善对困难群体的保障措施,打击非法中介行为,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涉及财务管理,还关乎社会公平和人民的生活保障。
来源: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