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调整汽车消费金融政策:银行如何突破高额返佣困境?

发布时间:2025-08-31 08:40:20阅读:0

 规范汽车消费金融市场行为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多地调整汽车消费金融政策:银行如何突破高额返佣困境?

 四川、河南开封、河南信阳等地的银行业协会陆续发布了关于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自律公约,旨在规范相关市场行为。

 这些公约着重强调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不规矩行为,包括利用高额返佣攫取市场份额、向消费者推荐高佣金汽车金融产品以及引导消费者提前归还贷款等问题。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汽车经销商等多方被要求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专家普遍认为,自律公约的推广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推动汽车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多地自律公约出台背后的问题与对策

 业内人士指出,“高额返佣”模式是指银行通过向汽车经销商支付高佣金,以促使其向消费者推介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从业者透露,银行客户经理因贷款指标压力主动与汽车经销商合作获取批量贷款,而经销商则因返佣利润愿意配合。这种现象促使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声,呼吁加强规范经营,保持市场秩序。

 例如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发布的自律公约要求优化银行与汽车经销商的合作模式,降低对客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并杜绝以高额返佣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开封市银行业协会则提出“三个杜绝”,避免经销商向客户推荐高佣金产品、诱导提前还款和扭曲消费意愿。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汽车消费金融领域存在虚假宣传、隐藏成本、高额返佣及恶性竞争等问题,而银行需强化风控措施,遵循行业自律公约。

 协同推动汽车金融行业稳步前行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的自律公约反映出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趋势。据上市银行财报显示,多家银行的汽车贷款规模实现显著增长。例如交通银行截至2024年末的信用卡汽车分期余额增加674.16亿元,增幅为240.10%。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相应业务也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专家建议,为促进汽车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政策引导、行业治理、银行自身机制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银行务必筑牢风控防线以确保业务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中,银行需突破传统的“车贷放款者”角色,融入产业链和消费链,实现角色转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建议,银行应与车企、经销商、新能源车平台等生态伙伴深化合作,并利用科技赋能,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风控模型准确评估客户信用,探索创新的复合化金融服务场景。应提前布局绿色金融产品,在新能源车崛起趋势下开发绿色产品。

 田利辉补充道,银行不仅需要拓展产品和场景覆盖,还需深化产融协同,通过政府补贴、车商优惠及银行让利形成共赢模式,进一步与车企深度绑定。数字化赋能与智能风控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并严格监管贷款用途和合作方资质,确保风险控制。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银行还应提升产品透明度、提供还款提醒和消费教育服务,提高客户金融素养,从而降低逾期和纠纷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