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游戏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免费网络游戏《原神》和《鸣潮》已吸引全球数千万玩家,《伊瑟》等新作品也整装待发。尤其《黑神话:悟空》在2024年8月发布后,仅五天销量即超越1000万,并荣获2024年Steam年度游戏的殊荣。
中国的游戏工作室正竭尽全力开发多款产品,以期成为下一个全球热销品。这种繁荣背后,消费者收入增加、开发者的激情高涨以及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为主要推动力。近期Game Developer采访了中国独立游戏联盟创始人Simon Zhu(朱原)、前腾讯游戏中国与Epic Games中国CTO李申,以及成都灵泽科技联合创始人、《明末:渊虚之羽》制作人夏思源,探讨中国游戏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
突破单机游戏市场的策略
过去,中国开发者倾向于避开开发单机游戏。付费单机游戏面临众多挑战,而免费网游的商业前景则更加明朗。朱原追溯道:“1995年《仙剑奇侠传》开启了国产单机游戏的辉煌时代,但盗版问题严重限制了市场潜力。直到2000年代网游兴起,中国游戏产业才得以真正发展。2015年PlayStation进入中国市场,才引入了主机单机游戏,随后Steam平台逐渐打开了市场。”
夏思源指出:“单机游戏的成功常常取决于发布首日,其风险远高于可持续运营的网游。”《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销使得发行商对单机游戏的投资意愿显著增强。灵泽科技的《明末:渊虚之羽》与S-Game的《影之刃:零》等正在利用这一势头拓展市场。《明末:渊虚之羽》以明末为背景,并融合了距工作室仅一小时车程的三星堆古蜀文化元素。
“中国游戏正在全球市场建立独特的身份,”夏思源强调,“文化输出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行业的集体努力。”李申补充道:“《黑神话》作为‘中国3A游戏的先锋’激发了行业自豪感,从业者将其视为挑战西方游戏霸权和提升亚洲文化代表性的偶像。”
游戏行业的现状与挑战
访谈中的从业者普遍认为,中国开发者既有明确优势也面临明显短板。“中国公司在免费网游领域积累的商业化设计能力居世界领先,”朱原指出,“但在游戏设计、叙事编剧等方面仍有不足,行业间的交流亟待加强。”
李申坦言:“虽然手游领域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成本上升与竞争加剧导致开发者趋于保守,更关注制作精度而非创新差异。”他以中美行业活动为例:“GDC门票约1万元人民币,仍吸引全球参与者,而国内类似活动500元票价仍面临销售压力,部分本土演讲者也不愿分享经验。”
加班文化仍是备受争议的话题。“项目冲刺期普遍存在996现象,”李申表示。夏思源解释:“灵泽不提倡加班,但团队成员因对《明末》怀有激情,时常自愿熬夜。”朱原则乐观预测:“随着年轻一代重视工作生活平衡,这种旧模式终将改变。”
尽管行业整体增长明显,裁员潮尚未完全消退。朱原透露:“过去两年间,上海多家公司裁撤了整个项目组或子公司。”不过李申指出,中国的失业保险与政府再培训计划能够提供相对较强的保障。
地方政府的支持助力项目发展
中国游戏出版需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涉及内容审查与技术合规,而地方政府往往提供额外支持。
“四川省政府对《明末:渊虚之羽》给予了积极支持,”夏思源表示,“因为《武昌:陨落之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成都及四川一些地区,当地政府甚至帮助我们找到更多可以通过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的文化遗产场所。”李申补充:“各地政策包括文化项目税收减免、科技研发补助等,被列为‘数字文化产业’重点的项目还会获得海外推广支持。”
朱原所在的上海科技园区是政府扶持的典范:“这里汇聚了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许多企业只需要支付象征性租金。”各地政府还在游戏孵化、运营、发行等环节提供政策一条龙服务。
对中国游戏发展的未来展望
尽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游戏市场仍面对单机游戏经验不足、首日营收风险等挑战,受访者们依旧保持乐观态度。
“收入增长与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将继续推动产业发展。”李申预测。朱原强调CIGA对独立游戏社区的支持:“行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夏思源引用中国谚语总结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为未来创作者铺路,让更多有趣的作品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