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墨趣怡人眼
——记市博物馆举办的"杨慧生戏画艺术特展
马鞍山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和3A旅游景点,藏有各类文物,藏品一万余件,除了以六朝青瓷别具地域文化特色外,还经常举办别具特色的特展,例如去年举办的杨慧生"李白在皖南的朋友圈"。今年又联合安庆博物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含山县博物馆、和县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中国戏剧与杨慧生戏画"特展。在丰富多彩的戏画展中,观众尽览戏剧和戏剧背后的动人故事,感受我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发展活力。蛇年春节,我等一行人参观了《特展》,整个展览充满了戏韵墨趣的文化味,今年是中国春节列入"世界非遗项目"的第一年,举办这样的展览具有别样的年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戏说.无形。第二单元"戏听.无声",第三单元"戏画.写真"和第四单元"戏韵.墨趣"共100余幅戏画,全采用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大量吸取了中国民间年画中的艺术元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画风格。充满了"戏中画,画中戏"的谐趣,用画进一步诠释了戏曲人物的鲜活形像和鲜明性格特点。
杨慧生.1953年生.安徽安庆市人。民革党员;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马鞍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1966年随余守谟先生学艺。1980年随关良先生专研水墨戏曲人物画。他的戏画艺术展曾参加亚运会艺术节并举办《杨慧生黄梅戏舞台人物画展》。还多次参加中国国家大剧院和省内外的展览,引起很大的反响。
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的《中国戏曲与杨慧生戏画特展》,特色表现在他将戏剧艺术和绘画艺术有机结合,形成声息相通动静结合,将戏剧舞台上以简代繁,以虚代实,以意传神的表演与水墨画之构图声息相通,构成了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认识和欣赏趣味,由中国戏剧的四化构成的戏曲写意性,技术性和程式性特点与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有机融合,两种艺术珠联璧合,诞生出极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瑰宝——水墨戏曲人物画,造就了戏与画的形神兼备,和谐统一。这次展出的戏画,不仅注重形似,更追求神似,笔墨间充满了诗意和情调,旣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姿,又使其绽放出蓬勃的艺术张力和崭新的生命力。如第一单元中他的《开年大戏,鸣锣出场》戏画中,三个人物分别是:武生,须生和小生,封锣鼓声中手舞足蹈,跃身登场,人物呼之欲出,精神抖擞,吸引观众眼球,一睹为快。
在第一单元"戏说.无形“中,杨慧生戏画诠释道:"戏与画从表现形式,美学原则,艺术态度及艺术精神和哲学根源等多方面都存在着相通之处,将民族属性和时代背景等多元化历史展示得淋漓尽致,戏曲人物画在中国当代语境下仍有重要价值。如他在九条幅《大戏马鞍山》中的几个不同人物,就是运用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将戏曲人物个个描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进入第二单元"戏听.无声"中,全部戏画给人"于无声处听心,于有形处忘情",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中国戏和水墨戏画,通过写意性,技术性和程式性的主要艺术特征而高度契合。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形成了和谐严谨,气韵生动,富有高度美感的文化品格,彰显出不断发展的国家制度,民族属性和时代背景等多元化历史截面。如戏画《寇准背靴》《战宛城图》《伐子都》……无不给人"耳边鼓声江水笑,眼底风云戏文开"的戏画美美与共的壮美享受,有一种“于无声处听心”的美感。
进入第三单元“戏画.写真"单元,映入眼帘的是"云袖演绎传奇,水墨揮洒民生"的戏曲和戏画两种艺术的一动一静享受,这是植根中国本土的璀璨夺目的艺术享受,令人目不暇接。在杨慧生戏画展中,我们了解了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历史沉淀繁盛不衰,婉转千百,激荡昂扬。360余个剧种深耕地方水土,声声不息,代代相传。舞台上穿越古今,华彩变幻,戏画中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方寸之间无不揭示戏外的人间生活,悲欢百态,演绎了在滚滚历史进程中努力生活的人们和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进入第四单元"戏韵.墨趣",展示了中国戏剧可追溯的历史沿革:早期形成汉唐→发展成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直至民国初年徽班进京→当代各剧种发展。作为安徽安庆人的艺术家,杨慧生除了介绍中国国粹京剧,还有评剧和梆子戏等各大剧种,介绍了地方性的越剧,豫剧和茶花戏以及我市和县的东路庐剧,较详细地介绍了家乡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他画的《夫妻观灯》《天仙配.路遇》活灵活现,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家喻户晓的《天仙配》中七仙女深情注目董永,董永手拿雨伞,肩挎布包,两人路遇互道身世的情景让人仿佛又进入戏中,感受天上人间邂逅的爱意绵绵。
在展览结尾处,杨慧生道出肺腑之言:"戏中画,画中戏,戏画交融可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关注热爱中国戏曲,并从中国水墨画里汲取养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这也许是一位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老艺术家展示自己多年心血创作的艺术精品之初心吧,也是千万观众观展的圆满收获。
通过观展我们认为展览有三大亮点:一是 展品内容:此次展览展出了百余件精品佳作,包括中国戏曲人物画家杨慧生近年来的戏画创作成果,以及黄梅戏、徽剧等地方戏的戏服、剧本等实物资料等。二是 展览结构:展览分为“戏说·无形”“戏听·无声”“戏画·写真”"戏韵.墨趣"共四个单元,沿着中国戏曲和戏画的发展脉络,将戏曲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三是艺术特色:杨慧生的戏曲人物画融合了传统戏曲与水墨艺术,不仅注重形似,更追求神似,笔墨之间充满了诗意和情调。许多观众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展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仿佛翻开了一本融汇戏曲与戏画的厚重书籍,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姿,不愧是又一次特展!
马鞍山市博物馆
图文:蒋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