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合资车市逆势增长:燃油车与本土化战略的双重优势

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实现了销量反弹。与之前两年销量逐渐下滑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合资车企表现非凡。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达到51万辆,同比增加5%,环比增长6%。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以及上汽大众在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都有明显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回升。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合资车企销量下降趋势减缓,波动范围趋于稳定,显示出其市场调整已进入平衡阶段。未来一到两年内,合资阵营有望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合资车企销量增长背后:燃油车业务的回暖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的销量提升主要得益于燃油车业务的复苏。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累计销售43.61万辆,同比增长3.5%。速腾、迈腾和探岳等主力车型销量分别增长8.4%、23.8%和38.8%。这促使一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份额上有所提升,达到7.6%。
北京现代销售表现也值得关注,今年前六个月其终端销量超过10万辆,尤其是全新伊兰特、全新途胜L等燃油车型贡献了大量销量。
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51万辆,同比增5%,环比增6%。这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燃油车销量均超过2万辆,推动了市场表现。
合资车企燃油车销量的增长与其市场策略的调整密不可分。合资车企今年的促销力度较往年有所增加,“一口价”政策延续,使得价格更具竞争力。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2025年6月合资燃油车的促销幅度达到了23.1%,较去年增加0.6%。
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和技术优势使得合资品牌在价格下探市场份额增加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强化了消费者选择合资品牌的意愿。
本土化战略:研发自主权赋能市场响应
对于合资车企而言,本土化战略正成为其突破市场的关键。合资车企在赋予本土团队更大自主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产品决策权及开发权下放给中方团队,从而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纯电动车型N7便是典型代表。完全中国设计和制造的N7售价为11.99万元,颠覆传统合资电动车定价逻辑。其高性能芯片与智能驾驶功能也成为亮点。
北京现代在与北汽集团合作的新平台开发上也进入了深度转型阶段,预计每年推出2至3款基于该平台的新产品。
随着本土化战略的深入,合资车企是否迎来拐点?业内普遍认为,本土化供应链是转型的关键,一旦解决成本问题,合资车企将拥有更多市场机会和资金保障。合资企业的稳健经营能力也为其持续投入提供支持。
合资车企在燃油车市场仍然保持竞争优势,如果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