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讯,近日,浙江杭州一名35岁的程序员吴先生因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达5毫升,昏迷了15天。
吴先生透露,身为月薪三万的职员,他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并常工作至凌晨。当他发病那天,与平常一样加班至深夜,隔日即被送入ICU。医生判定其出现脑干出血5毫升,再拖延一步可能导致猝死。
幸运的是,吴先生最终脱险,目前他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戒除熬夜,并屏蔽工作群消息。他每天进行运动,感觉比以前更有信心。
人体的脑干被视为“司令部”,负责呼吸和心跳等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若此处出血,后果如同建筑基底塌陷般可怕。医学研究表明,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达90%,哪怕只有5毫升出血也足以令资深医生感到紧张。即使侥幸存活,瘫痪、失语等后遗症可能永远伴随。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熬夜列为2A类致癌因素。长期熬夜不仅影响外貌,若从生物节律及内分泌角度论证,普遍认为晚上11点后入睡即为熬夜。
而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急症,中风120法提供了一套简单识别程序:1代表脸部异常,如口角歪斜、舌头偏向一侧,面部肌肉僵硬,2指两臂不对称,表现为肢体活动或感觉异常,肌张力下降,无法正常运动,0表示聆听语言,中风患者通常言语含混。若发现异常,应立刻拨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