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积电A16工艺:英伟达为何成为首批客户?

发布时间:2025-11-20 09:15:45阅读:0

英伟达Feynman架构与台积电A16工艺:未来数据中心GPU的发展趋势

在2025年初举办的GTC大会上,英伟达公布了最新数据中心GPU路线图,正式宣布下一代架构名称为“Feynman”,以传奇物理学家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命名。该架构将接替现阶段的“Rubin”,成为未来数据中心GPU技术的核心。

揭秘台积电A16工艺:英伟达为何成为首批客户?

根据Notebookcheck的报道,英伟达可能会成为台积电首批采用A16制程节点的客户之一,而这一节点也将用于Feynman芯片的制造。需要注意的是,英伟达在过去通常选择成熟工艺作为产品基础,例如当前的Hopper和Blackwell采用的是4nm技术,Rubin则计划转向3nm。Feynman预计将首次引入基于GAA晶体管架构的设计,并可能定于2028年面世。

A16工艺实际上是N2P工艺的升级版,加入了背部供电技术并计划于2026年底量产。台积电在A16中引入了超级电轨(Super Power Rail)架构,利用背部供电释放正面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逻辑密度与性能。这种改进方式特别适合高性能计算(HPC)产品,能够有效应对复杂信号传输以及密集供电网络需求。相较于传统的N2P技术,A16在保持相同工作电压时速度提升了8%-10%,而在相同速度下功耗可降低15%-20%。其芯片密度较前代提高至原来的1.1倍。

随着先进制程工艺能力的进一步突破,不可避免地导致成本的显著增加。有消息称台积电的2nm工艺价格可能从每片晶圆约3万美元起步。如果英伟达选择支持具备背部供电技术的A16工艺,制造成本也必然将达到较高水平,但这种投资有望为高性能计算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