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长达70年的演化,并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中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迅猛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半中,我们见证了超过150个基础AI模型的诞生,这些模型覆盖了语音、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的生成。
AI如今已成为云端、边缘和终端设备的常态,全面渗透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并革新了多个行业的运作方式。
在这一技术变革的中心,Arm计算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rm架构支持的芯片出货量已逾3100亿颗,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汽车、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等多个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覆盖率。
即将举行的台北电脑展,Arm高级副总裁Chris Bergey将发表主题演讲,与联发科技和NVIDIA展开深入合作探讨。
Bergey强调,AI的发展速度惊人,近期一年间的变化尤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趋势:
AI模型进化为更加高效、智能和专业,参数不再是唯一的追求,轻量级模型也能胜任复杂任务。
云端AI迅速向边缘和终端扩展,云边端的融合已成趋势。
AI实体的商业应用与机遇不断涌现,包括AI编程和客服等项目,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A相关应用的扩展离不开坚实的底层架构,而构成AI系统的关键因素则包括:
首先是无处不在的云边端平台,其高可移植性助力AI的灵活发展。
其次是提升能效比,尤其是在数据中心的AI训练中,大幅降低能源损耗。
最后是软件开发生态的重要性,没有优秀的软硬件协同,AI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Arm软件生态具备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全球2200万名软件开发者参与,促进硬件基于Arm架构的加速发展。
通过良性循环,Arm设备与软件生态相互推动,共同催生更多技术进步机会。
去年推出的Arm Kleidi软件库为开发者提供了优化AI性能的工具,支持多种类型的AI模型使用。
Kleidi不仅集成了多种全球主流AI框架,还与腾讯的Angel机器学习框架合作。
Arm在数据中心领域已经耕耘多年,并取得显著进展。
比如AWS开发的Graviton处理器历经多代演化,促成了超过半数的CPU基于Arm架构。
微软、谷歌和其他知名企业也纷纷采用Arm架构处理器,获得显著的能效提升。
NVIDIA推出的DGX Spark桌面级AI超级计算机极具创新,体积紧凑却性能卓越。
搭载的GB10超级芯片进一步提升AI模型处理能力,使之成为行业先锋。
预计2025年将有超过40%的PC和平板依托Arm架构运行,NVIDIA与联发科技的N1系列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转变。
联发科技最近推出的Kompanio Ultra SoC处理器在Chromebook领域带来了突破性性能提升。
大部分智能手机使用Arm架构,使得Cortex-X925的性能进步影响深远,为处理器市场树立新标准。
小米发布的玄戒O1作为第一款国产3nm芯片,采用了此核心,标志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Arm即将推出的Lumex CSS解决方案将集成先进的移动端CPU和GPU产品,继续引领技术升级。
新一代CPU“Travis”和GPU“Drage”将通过提高IPC和图形渲染性能,为市场带来创新的AI和多媒体体验。
当前AI的迅速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改变世界的契机。
AI与生态系统的深度结合,将推动科技创新,实现AI对人类生活的全方位影响。
云、边缘到终端,从手机到电脑,再到汽车及物联网,Arm平台正在推动这场科技革命。
作为一个关键支柱,Arm不但促进了AI的普及,更为未来的技术变革奠定了基础。